一直以来,我对农夫山泉“绝不使用自来水”、“只做大自然搬运工”的经营理念颇为欣赏。
可最近有篇关于千岛湖水质的报道,在瓶装饮用水行业掀起波澜。初读新闻,感觉诧异。而寻源千岛湖活动的开展,已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千岛湖作为华东最优质的大型水体之一,再次曝光在世人面前,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,消费者众口一词的称赞,把一个政府的环保功绩和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。
与来自全国的2000名寻源者一样,除了千岛湖山水秀美带来的愉悦之外,更多的则是心灵深处引发的思考——我们还有多少洁净天然的水源?小小的一滴水,由此引发了我的无限遐想。
遐想一:好水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?
千岛湖的秀美、透澈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一个福祉。
我们还有几个千岛湖?在看完了能见度可达7米左右的清澈湖水后,再瞧一瞧加工后将流入千家万户,并不清澈的自来水水源,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我们心中弥漫开来。
时至今日,为了看一眼这平时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清泉,我们却要乘坐飞机、火车、汽车跋山涉水来到这里,这着实有些悲哀。
好水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大自然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
根据最近的一份政府环境报告,2008年国内贫营养状态(贫营养水源自然或人为进入的污染物的量较少,阳光可以从湖面富光层一直照射到湖底贫光层,使贫光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,从湖面到湖底都可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,湖水呈淡蓝或淡绿色,透明度高)的大型湖泊和水库只剩两个,一个千岛湖,一个丹江口。其他的大型水体或多或少已经富营养化了。
这也不得不让人想起了最近网络上热炒的一句话:经济越发达,水越黑。虽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招来了一片骂声,但是从另一个侧面,也显示出了他的“纯真”和“坦白”。在很大程度上,经济的发达与水的污黑确实是成正比的。看看我们城市周围的水源,越是发达的地区,水质似乎越差,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也越是遥不可及。
这在这次寻源中也得到了印证:当寻源团离开千岛湖,沿新安江、钱塘江一路往杭州行进的时候,水质开始变得不再清澈明净。尽管杭州的水质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了,但是还是有不少寻源者感叹环保的重要和急迫。就像一名随行媒体同行的感言的那样:要是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能流出千岛湖的水就好了。
其实在20多年前,我们的身边不缺好水,大自然也并不遥远,可能就在我们推开家门之后门口的那片麦浪里,或许离家不远的山上就有一眼甘甜的山泉。而寻源活动中,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在喝了从千岛湖25米深处打上来的水后,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的话:这水,和我小时候喝的一样!
至少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里,还存有好水咫尺可得的美好记忆,那么我们的孩子呢?如今他们只能乘坐飞机去看看好水的模样,只能让他们去超市的货架上找寻好水了。
遐想二:所有企业都像农夫山泉一般坦然?
“亲历水源地,亲见生产线,这样的水,喝着踏实!”消费者最质朴的语言说明了一切。那些扑朔迷离的数据、检测报告,无论是真是假,对千岛湖和农夫山泉来说似乎已经不再重要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趟“寻源之旅”,却让记者不得不深思——水质问题的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如何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或许在利益面前已经渐渐被淡化。但作为占成年人身体成分2/3的“水”,却是与百姓健康相关联的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所以作为一个水制品企业,身上的责任则更重。
一组数据显示:目前市场上贩卖的瓶装水,差不多80%是用自来水净化灌装而成。这些自来水做成的纯净水和矿物质水,要么缺乏天然的矿物元素,要么含有一些对健康无益的食品添加剂,从某种意义上讲,一些所谓的矿物质水、纯净水已经不再是取自天然之水,而是“人工水”。如果从源头上就有所偏差,那么试问后期的再加工又还能保留多少大自然的“原汁原味”呢?
当今社会,物质条件越来越好,生活质量越来越高,但大自然却离我们越来越远。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所造成的“缺位”。
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类资源,我们在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时,是在造福于人,还是为了利益在滥用资源?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是“缺位”还是“补位”?答案显而易见。实际上并非每一个生产商都可以做到用良心来填补这个“缺位”,但农夫山泉做到了!还百姓一捧好水,做一回不辞辛劳的“搬运工”,在水质问题上做到了“补位”。
遐想三:农夫山泉无需再搬运大自然?
“我们不生产水,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”。农夫山泉的广告词,很特别,令人印象深刻。
但是作为寻源者,或者随行的媒体,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:寻源的背后,乃至农夫山泉提出的“搬运大自然”的背后,其实潜藏着浓重的无奈:
好水确实离我们很远,大自然也确实需要搬运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,想要看一眼好水,竟然需要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去千万里之外寻找;原本应该伸手可触的大自然,竟然需要一个企业用火车从深山老林里“搬运”出来。
不少寻源团里的孩子看到千岛湖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叹: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美的水。作为身边的大人,不应该高兴,而是应该反思和反省,孩子们亲近好水和大自然的权利,正是被我们贪婪地追求经济的欲望所剥夺了。
当一个约摸十岁的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央求母亲为这美丽、清澈湖水照一张相时,身边的大人都笑了。这笑中却隐隐有些许的心酸与无奈。孩子之前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湖水,此后或许也只能在照片上再次回味。
作为寻源千岛湖的一员,看了千岛湖的水,最大的感受不是被这方水域的纯澈所震撼,也不是庆幸我们至少还有一方好水,而是希望好水不再是稀奇的事物,企业也不再“贩卖自然”。
期待有这么一天,农夫山泉真的无需再搬运大自然!
来源:湖南在线一直以来,我对农夫山泉“绝不使用自来水”、“只做大自然搬运工”的经营理念颇为欣赏。
可最近有篇关于千岛湖水质的报道,在瓶装饮用水行业掀起波澜。初读新闻,感觉诧异。而寻源千岛湖活动的开展,已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千岛湖作为华东最优质的大型水体之一,再次曝光在世人面前,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,消费者众口一词的称赞,把一个政府的环保功绩和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。
与来自全国的2000名寻源者一样,除了千岛湖山水秀美带来的愉悦之外,更多的则是心灵深处引发的思考——我们还有多少洁净天然的水源?小小的一滴水,由此引发了我的无限遐想。
遐想一:好水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?
千岛湖的秀美、透澈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一个福祉。
我们还有几个千岛湖?在看完了能见度可达7米左右的清澈湖水后,再瞧一瞧加工后将流入千家万户,并不清澈的自来水水源,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我们心中弥漫开来。
时至今日,为了看一眼这平时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清泉,我们却要乘坐飞机、火车、汽车跋山涉水来到这里,这着实有些悲哀。
好水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大自然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
根据最近的一份政府环境报告,2008年国内贫营养状态(贫营养水源自然或人为进入的污染物的量较少,阳光可以从湖面富光层一直照射到湖底贫光层,使贫光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,从湖面到湖底都可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,湖水呈淡蓝或淡绿色,透明度高)的大型湖泊和水库只剩两个,一个千岛湖,一个丹江口。其他的大型水体或多或少已经富营养化了。
这也不得不让人想起了最近网络上热炒的一句话:经济越发达,水越黑。虽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招来了一片骂声,但是从另一个侧面,也显示出了他的“纯真”和“坦白”。在很大程度上,经济的发达与水的污黑确实是成正比的。看看我们城市周围的水源,越是发达的地区,水质似乎越差,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也越是遥不可及。
这在这次寻源中也得到了印证:当寻源团离开千岛湖,沿新安江、钱塘江一路往杭州行进的时候,水质开始变得不再清澈明净。尽管杭州的水质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了,但是还是有不少寻源者感叹环保的重要和急迫。就像一名随行媒体同行的感言的那样:要是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能流出千岛湖的水就好了。
其实在20多年前,我们的身边不缺好水,大自然也并不遥远,可能就在我们推开家门之后门口的那片麦浪里,或许离家不远的山上就有一眼甘甜的山泉。而寻源活动中,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在喝了从千岛湖25米深处打上来的水后,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的话:这水,和我小时候喝的一样!
至少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里,还存有好水咫尺可得的美好记忆,那么我们的孩子呢?如今他们只能乘坐飞机去看看好水的模样,只能让他们去超市的货架上找寻好水了。
遐想二:所有企业都像农夫山泉一般坦然?
“亲历水源地,亲见生产线,这样的水,喝着踏实!”消费者最质朴的语言说明了一切。那些扑朔迷离的数据、检测报告,无论是真是假,对千岛湖和农夫山泉来说似乎已经不再重要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趟“寻源之旅”,却让记者不得不深思——水质问题的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如何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或许在利益面前已经渐渐被淡化。但作为占成年人身体成分2/3的“水”,却是与百姓健康相关联的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所以作为一个水制品企业,身上的责任则更重。
一组数据显示:目前市场上贩卖的瓶装水,差不多80%是用自来水净化灌装而成。这些自来水做成的纯净水和矿物质水,要么缺乏天然的矿物元素,要么含有一些对健康无益的食品添加剂,从某种意义上讲,一些所谓的矿物质水、纯净水已经不再是取自天然之水,而是“人工水”。如果从源头上就有所偏差,那么试问后期的再加工又还能保留多少大自然的“原汁原味”呢?
当今社会,物质条件越来越好,生活质量越来越高,但大自然却离我们越来越远。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所造成的“缺位”。
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类资源,我们在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时,是在造福于人,还是为了利益在滥用资源?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是“缺位”还是“补位”?答案显而易见。实际上并非每一个生产商都可以做到用良心来填补这个“缺位”,但农夫山泉做到了!还百姓一捧好水,做一回不辞辛劳的“搬运工”,在水质问题上做到了“补位”。
遐想三:农夫山泉无需再搬运大自然?
“我们不生产水,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”。农夫山泉的广告词,很特别,令人印象深刻。
但是作为寻源者,或者随行的媒体,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:寻源的背后,乃至农夫山泉提出的“搬运大自然”的背后,其实潜藏着浓重的无奈:
好水确实离我们很远,大自然也确实需要搬运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,想要看一眼好水,竟然需要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去千万里之外寻找;原本应该伸手可触的大自然,竟然需要一个企业用火车从深山老林里“搬运”出来。
不少寻源团里的孩子看到千岛湖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叹: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美的水。作为身边的大人,不应该高兴,而是应该反思和反省,孩子们亲近好水和大自然的权利,正是被我们贪婪地追求经济的欲望所剥夺了。
当一个约摸十岁的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央求母亲为这美丽、清澈湖水照一张相时,身边的大人都笑了。这笑中却隐隐有些许的心酸与无奈。孩子之前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湖水,此后或许也只能在照片上再次回味。
作为寻源千岛湖的一员,看了千岛湖的水,最大的感受不是被这方水域的纯澈所震撼,也不是庆幸我们至少还有一方好水,而是希望好水不再是稀奇的事物,企业也不再“贩卖自然”。
期待有这么一天,农夫山泉真的无需再搬运大自然!
来源:湖南在线一直以来,我对农夫山泉“绝不使用自来水”、“只做大自然搬运工”的经营理念颇为欣赏。
可最近有篇关于千岛湖水质的报道,在瓶装饮用水行业掀起波澜。初读新闻,感觉诧异。而寻源千岛湖活动的开展,已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千岛湖作为华东最优质的大型水体之一,再次曝光在世人面前,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,消费者众口一词的称赞,把一个政府的环保功绩和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。
与来自全国的2000名寻源者一样,除了千岛湖山水秀美带来的愉悦之外,更多的则是心灵深处引发的思考——我们还有多少洁净天然的水源?小小的一滴水,由此引发了我的无限遐想。
遐想一:好水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?
千岛湖的秀美、透澈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一个福祉。
我们还有几个千岛湖?在看完了能见度可达7米左右的清澈湖水后,再瞧一瞧加工后将流入千家万户,并不清澈的自来水水源,一种复杂的情绪在我们心中弥漫开来。
时至今日,为了看一眼这平时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清泉,我们却要乘坐飞机、火车、汽车跋山涉水来到这里,这着实有些悲哀。
好水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大自然是不是离我们太远了?
根据最近的一份政府环境报告,2008年国内贫营养状态(贫营养水源自然或人为进入的污染物的量较少,阳光可以从湖面富光层一直照射到湖底贫光层,使贫光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,从湖面到湖底都可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,湖水呈淡蓝或淡绿色,透明度高)的大型湖泊和水库只剩两个,一个千岛湖,一个丹江口。其他的大型水体或多或少已经富营养化了。
这也不得不让人想起了最近网络上热炒的一句话:经济越发达,水越黑。虽然说出这句话的人招来了一片骂声,但是从另一个侧面,也显示出了他的“纯真”和“坦白”。在很大程度上,经济的发达与水的污黑确实是成正比的。看看我们城市周围的水源,越是发达的地区,水质似乎越差,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也越是遥不可及。
这在这次寻源中也得到了印证:当寻源团离开千岛湖,沿新安江、钱塘江一路往杭州行进的时候,水质开始变得不再清澈明净。尽管杭州的水质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了,但是还是有不少寻源者感叹环保的重要和急迫。就像一名随行媒体同行的感言的那样:要是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能流出千岛湖的水就好了。
其实在20多年前,我们的身边不缺好水,大自然也并不遥远,可能就在我们推开家门之后门口的那片麦浪里,或许离家不远的山上就有一眼甘甜的山泉。而寻源活动中,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在喝了从千岛湖25米深处打上来的水后,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的话:这水,和我小时候喝的一样!
至少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里,还存有好水咫尺可得的美好记忆,那么我们的孩子呢?如今他们只能乘坐飞机去看看好水的模样,只能让他们去超市的货架上找寻好水了。
遐想二:所有企业都像农夫山泉一般坦然?
“亲历水源地,亲见生产线,这样的水,喝着踏实!”消费者最质朴的语言说明了一切。那些扑朔迷离的数据、检测报告,无论是真是假,对千岛湖和农夫山泉来说似乎已经不再重要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趟“寻源之旅”,却让记者不得不深思——水质问题的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如何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或许在利益面前已经渐渐被淡化。但作为占成年人身体成分2/3的“水”,却是与百姓健康相关联的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所以作为一个水制品企业,身上的责任则更重。
一组数据显示:目前市场上贩卖的瓶装水,差不多80%是用自来水净化灌装而成。这些自来水做成的纯净水和矿物质水,要么缺乏天然的矿物元素,要么含有一些对健康无益的食品添加剂,从某种意义上讲,一些所谓的矿物质水、纯净水已经不再是取自天然之水,而是“人工水”。如果从源头上就有所偏差,那么试问后期的再加工又还能保留多少大自然的“原汁原味”呢?
当今社会,物质条件越来越好,生活质量越来越高,但大自然却离我们越来越远。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所造成的“缺位”。
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类资源,我们在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时,是在造福于人,还是为了利益在滥用资源?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是“缺位”还是“补位”?答案显而易见。实际上并非每一个生产商都可以做到用良心来填补这个“缺位”,但农夫山泉做到了!还百姓一捧好水,做一回不辞辛劳的“搬运工”,在水质问题上做到了“补位”。
遐想三:农夫山泉无需再搬运大自然?
“我们不生产水,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”。农夫山泉的广告词,很特别,令人印象深刻。
但是作为寻源者,或者随行的媒体,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:寻源的背后,乃至农夫山泉提出的“搬运大自然”的背后,其实潜藏着浓重的无奈:
好水确实离我们很远,大自然也确实需要搬运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,想要看一眼好水,竟然需要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去千万里之外寻找;原本应该伸手可触的大自然,竟然需要一个企业用火车从深山老林里“搬运”出来。
不少寻源团里的孩子看到千岛湖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叹: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美的水。作为身边的大人,不应该高兴,而是应该反思和反省,孩子们亲近好水和大自然的权利,正是被我们贪婪地追求经济的欲望所剥夺了。
当一个约摸十岁的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央求母亲为这美丽、清澈湖水照一张相时,身边的大人都笑了。这笑中却隐隐有些许的心酸与无奈。孩子之前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湖水,此后或许也只能在照片上再次回味。
作为寻源千岛湖的一员,看了千岛湖的水,最大的感受不是被这方水域的纯澈所震撼,也不是庆幸我们至少还有一方好水,而是希望好水不再是稀奇的事物,企业也不再“贩卖自然”。
期待有这么一天,农夫山泉真的无需再搬运大自然!
来源:湖南在线
关闭该页 |